本報訊 我市立足江西東大門區位優勢,持續推進“融浙接滬聯蘇”,深入探索與長三角城市建立人才協同發展機制,在人才平臺、產業項目、資源要素對接融入上精準發力、持續用勁,努力打造江西省對接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。
以人才招引為導向,深入互聯。加強駐滬、駐浙人才工作聯絡站,駐滬團工委、招商引才中心等各類招才引智載體建設,今年上半年,全市新設立駐長三角地區人才工作聯絡站2家,總數達22家,有效延伸人才聯絡“觸角”,拓展招才引智“陣地”。常態化開展“智匯全球 才聚上饒”招才引智活動,今年以來,先后在合肥、南京、上海等重點城市舉行專場,吸引中國科技大學、東南大學、南京理工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等一大批重點高校青年人才,收到簡歷2539份,其中博士76人、碩士1662人、本科801人,現場達成簽約意向1345人。探索開通長三角高層次人才來饒認定“綠色通道”,首批已有5名高層次人才直接認定為上饒市同等層次人才;對來饒創辦企業或長三角城市“人才飛地”全職引進、成果在上饒轉化的,視為剛性引進,進一步推動與長三角地區人才認定接軌。
以產業發展為紐帶,深化互通。面向長三角地區,編制《2024年“1269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人才需求目錄》,共收錄25家企業62個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、45家企業51個技術項目合作需求、95家企業288個產業急需緊缺崗位需求,依托駐外人才工作聯絡站等線上線下平臺同步發布,打通內外信息壁壘。與上海市經信委發展研究中心建立戰略合作,承接長三角先進制造產業鏈“突破”,扎實開展產業鏈招商、資本招商、環境招商,2023年以來全市新招引項目70%以上來自長三角地區,簽約資金超1300億元。打造雙向碩博人才研習實踐基地,在已建成的科技、文化板塊基地基礎上,完善教育、產城、金融、醫療四個板塊建設,為饒籍在外研究生以及相關高層次人才提供研習機會;在上饒重點企業中設立長三角高校(上饒)研究生就業實踐基地,定期組織長三角高校研究生赴饒見習、調研、實踐。
以創新載體為平臺,深度互動。充分利用各類駐外機構和組織,推動共建一批產學研基地、人才創業孵化基地、人才研發飛地等項目,實現基礎共建、資源共用、人才共育、成果共享。以全力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為契機,與上海市松江區共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(上饒)科技合作產業園和協同創新中心,推動市科技局和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、上饒經開區和長三角G60科創發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。目前,長三角G60科創走廊(上饒)科技合作產業園引進項目10余個,總投資額約92.5億元。持續構建“研發孵化在上海、轉移轉化在上饒”模式,在上海松江科創云廊購置1700平方米、聯合臨港集團共享8000平方米空間,用于上饒(上海)科創飛地建設。支持各地各單位在長三角建立“人才飛地”,全市總數達16家,引進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。
以服務民生為責任,深層互惠。持續深化人力資源合作,落實落細與上海徐匯區及浙江杭州、寧波、溫州、義烏等地簽署的人力資源和勞務合作協議,布局建設一批功能齊全、規范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,完善服務長三角地區引才專項功能,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周到服務。持續深化教育領域合作,支持上饒師院、上饒幼專、上饒職院與華東師大、上海師大、金華職院等院校加強理念對接、機制對接、人才對接,推動全市各縣(市、區)與上海各結對區全面簽署新一輪教育合作協議,組織開展聯盟學?;顒?,通過資源共享、管理協同、教學互研等方式,推動基礎教育協同提質。持續深化醫療領域合作,定期組織滬贛醫促會等在外饒籍專家回鄉義診,與長三角地區知名醫院推進醫聯體建設,選派65名醫院管理、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到長三角地區交流培養,落實學科共建、遠程查房、來饒坐診等舉措,搭建“雙向轉診”“綠色通道”等便民利民就診機制。今年上半年,全市開展遠程會診70余次,外地醫院專家來饒坐診160人次,接診患者343人次;全市新建博士工作站11個,成立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(MMC)中心1個。
(饒組軒)